當前位置:中國廣告人網站--->品牌營銷欄目--->電子商務-->詳細內容
從網上新聞看內容網站的經營(一)
作者:佚名 日期:01-4-25 字體:[大] [中] [小]
-
嚴格來講,從主營業(yè)務看,迄今為止成規(guī)模的商業(yè)網站,基本可以分為兩大類:以內容服務為主的,ICP;以網上功能性服務為主的,用什么來簡稱呢?生造一個詞會增加更多的混亂。為了引人注目,現(xiàn)在的概念、模式滿天飛,夠讓大家為難的了,我這里就不添這個亂 ( 如果一定要套用一個簡稱的話,ISP 可能最為貼近,但其涵義又遠大于僅僅提供接入服務的“ ISP” ) 。為行文方便起見,我這里通稱為“內容類網站”“技術類網站”。
這兩類網站是現(xiàn)在商業(yè)網站的基本形態(tài)。你或許會問,電子商務網站呢?電子商務一類的網站,應該屬于“技術類網站”,但其發(fā)展勢頭迅猛,數(shù)量增長極快,大有與上述兩者分庭抗禮的勁頭,所以可以單獨提出來,作為“電子商務類網站”,與“內容類網站”“技術類網站”形成三足鼎立。
當然,舉目四望,純粹按這么三類構架、涇渭分明的網站很少,大多數(shù)是二者、三者均兼而有之,而以其中某一個領域為主打、為重點。我這里分得清楚,是為了分析起來方便,你可別和我較這個真兒。
這里我們來分析分析“內容類網站”。
此類網站,應該說是網絡業(yè)最“古老”的一類網站!熬W站”的概念一誕生,人們自然而然地就想到做內容,因為“網站”最基本的屬性就是傳播媒介,而且是有史以來最大眾化的一種傳播媒介,人人得而有之。從媒體巨頭 CNN 到單槍匹馬的德拉吉,都可以提供有聲有色的內容服務。在中國,在第一波 ISP 熱潮的同時或稍后,內容類網站的熱潮就滾滾而來,而且長盛不衰。電子商務類網站的興起,才不過是最近半年到一年之間的事情。
內容類網站不僅僅出現(xiàn)得早,而且滲透到其他各類網站。沒有一點內容、純粹提供技術功能性服務的網站,你還真不好找,特別是國內的網站。為什么呢?上段說了,“網站”最基本的屬性就是傳播媒介,內容傳播從技術手段上實現(xiàn)起來很容易,所以無論做什么網站,大家都順帶地做起了內容,而且這些內容還都擺最顯眼的地方,以吸引人氣。
“做內容”的門檻大大降低了,一時之間做出來的內容的質量,自然也不會高,因為這里存在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的缺失:“做內容”的專業(yè)能力。就像成千上萬的家庭現(xiàn)在都買得起電腦,但若不會用,電腦就只能淪為“游戲機 + VCD 機”的角色。在互聯(lián)網時代,成千上萬的自然人、法人都能輕而易舉地“做內容”,但若不會做,也只能是空耗資源、“做”出形形色色的垃圾信息。
迄今為止的狀況正是這樣,無論是“內容類網站”還是有內容經營的其他類網站,整體的內容水準普遍偏低。本文將從其中的一個基本的組成部分——新聞,看看這種狀況的嚴重程度。
因為涉及“內容”的網站的普遍性,我這里就不舉一個特別具體的個案,而是來看看“內容”中最普遍的“內容”:新聞。可以說,是網站就有“內容”,有內容就有“新聞”,就像“車到山前必有路,有路必有豐田車”一樣。為什么呢?因為新聞的消費需求大( 是網民僅次于 Email 通訊的第二大需求 ),因為新聞容易吸引人,因為新聞的版權問題輕……還有一個原因是,別人都在做新聞。
家家戶戶都在做“新聞”,網上新聞也就成了網上內容的“重災區(qū)”。無論是專門的內容網站、新聞網站,還是拿新聞當網站“佐料”的它類網站,問題都不少。在專業(yè)雜志《新聞戰(zhàn)線》 2000 年第 7 期上,有一篇《國內新聞網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》(作者陳江),對網上新聞存在的問題有較詳盡的陳述。(阿奇)